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形成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随着肝细胞广泛纤维化,正常肝组织逐渐被瘢痕替代,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
早期肝硬化症状较隐匿,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典型症状包括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腹胀腹水积聚、下肢水肿、皮肤瘀斑或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异常。门静脉高压可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时导致呕血或黑便。部分患者出现肝掌手掌红斑、蜘蛛痣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或男性乳房发育等内分泌紊乱表现。晚期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甚至昏迷。
肝硬化患者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限制高盐食物以预防腹水加重。定期监测肝功能、超声或CT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食管静脉曲张者需避免粗糙食物,降低出血风险。出现呕血、意识改变或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肝硬化不可逆,但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合并腹水或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利尿或抗感染治疗。疫苗接种如乙肝、甲肝对预防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