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的中医辨证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风寒或风热。风寒型多见咽痒、畏寒、流清涕;风热型则以咽痛红肿、发热、黄痰为特征。两者病因病机不同,需通过四诊合参明确证型。
风寒型咽喉炎多因外感寒邪,肺卫失宣所致。常见症状包括咽喉微痛或发痒,咳嗽声重,痰稀色白,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恶寒无汗等表寒证候。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以疏风散寒为主,方剂可选用六味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型则因热邪犯肺,上攻咽喉,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咳嗽痰黄稠,伴有发热、微恶风、头痛、口渴等热象。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需疏风清热,常用银翘散或桑菊饮。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寒热夹杂或化热传变,需动态观察症状变化。
辨证时需注意排除阴虚火旺、痰湿阻滞等其他证型。风寒证忌用寒凉药物,以免闭门留寇;风热证避免辛温助热之品。饮食宜清淡,风寒者可用生姜红糖水辅助散寒,风热者建议饮用菊花茶等清热。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或病程超过一周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排除细菌感染等并发症。咽喉局部红肿化脓者需配合西医抗感染治疗。日常需避免冷空气刺激、过度用嗓,戒烟酒及辛辣食物以减少咽喉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