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患者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严格隔离防止唾液传播、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生命体征。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狂犬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外界刺激可能加重痉挛或狂躁症状。护理时应选择单间暗室,减少人员走动,避免突然的声响或强光。窗帘选用遮光材质,操作时动作轻柔,必要时使用软垫保护患者头部及四肢。
2.严格隔离防止唾液传播: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接触患者体液需佩戴手套及防护面罩。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衣物等需单独消毒,分泌物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伤口或黏膜,护理后彻底洗手。
3.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可能出现大量流涎或喉肌痉挛,需侧卧体位防止误吸。备好吸引器随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痉挛发作时用压舌板保护舌头。若出现呼吸窘迫,立即通知医疗人员处理。
4.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因吞咽困难易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补充高热量流食,记录每日出入量。监测血钠、血钾水平,避免因过度换气引发碱中毒。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生命体征:每2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注意痉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出现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警惕循环衰竭或呼吸骤停等危象,备好急救设备。
护理过程中需穿戴完整防护装备,所有废弃物按生物危害品处理。家属及陪护人员应提前接受防护指导,患者去世后遗体须由专业机构特殊处置。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恐慌情绪,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