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结核排查需结合症状观察、接触史调查、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和痰液检测。具体分析如下:
1.症状观察:儿童肺结核常见症状包括持续咳嗽超过两周、低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活动后气促。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胸痛。需注意症状可能较成人轻微,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婴幼儿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发育迟缓或反复呼吸道感染。
2.接触史调查:重点询问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是否有肺结核病史。明确近期是否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处密闭空间,如共同生活或长时间同处教室。接触史阳性者需提高警惕,即使无症状也应进一步筛查。
3.结核菌素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硬结直径。硬结≥5毫米视为阳性,提示结核感染可能。但需注意卡介苗接种可能导致假阳性,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是首选方法,可发现肺内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CT对早期微小病变或隐匿部位感染更具优势。婴幼儿纵隔淋巴结肿大常为典型表现,需与肺炎鉴别。影像学异常但无症状者需动态随访。
5.痰液检测:采集晨起深部痰液进行抗酸染色或分子检测,查找结核分枝杆菌。儿童咳痰困难时可诱导痰液或抽取胃液替代。阳性结果可确诊,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需结合临床。
肺结核排查需在专业医疗机构完成,避免自行判断。检查前充分沟通以减少患儿恐惧,确保配合度。所有疑似病例应隔离至排除传染性,密切接触者同步筛查。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评估疗效,严格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