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咬热是由鼠咬热螺旋体或念珠状链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播。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鼠咬热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肌痛、皮疹等,严重时可引发心内膜炎或脑膜炎。确诊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或血清学检测。青霉素G静脉注射是标准治疗方案,疗程通常为7-14天。对于念珠状链杆菌感染,多西环素或红霉素也可作为替代选择。若出现局部伤口感染,需彻底清创并配合抗生素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雅-赫反应,需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用药。
治疗期间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继发感染。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接触啮齿类动物后需彻底清洗伤口并就医评估。青霉素过敏者需提前告知医生,避免用药风险。治疗完成后需随访观察,确保症状完全消退。预防鼠咬热的关键是避免接触野生啮齿类动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若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详细告知动物接触史,以便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