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心脏病是指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心脏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可能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这类疾病通常涉及心脏结构、功能或电传导系统的异常,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严重心力衰竭或猝死均有可能。遗传性心脏病的发生与特定基因缺陷直接相关,而非后天环境因素主导。
遗传性心脏病的类型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长QT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可能单独表现为心脏问题,也可能作为遗传综合征的一部分出现。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致病基因突变得以明确,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家族史是识别遗传性心脏病的关键线索,若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心脏病、猝死或明确遗传性心脏病病例,需高度警惕。部分患者可能在运动、情绪激动时首次出现症状,如晕厥、心悸或胸痛,而另一些患者可能终身无症状,但仍有猝死风险。
确诊遗传性心脏病后,患者及亲属需接受专业心血管评估和基因咨询。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是常见管理措施,部分病例需植入除颤器或药物治疗。妊娠、用药或手术前应主动告知医生家族病史。基因检测虽能辅助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风险,临床评估同样重要。家族成员即使无症状,也建议进行筛查,因部分疾病外显率不完全,可能潜伏至成年后发病。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但需注意过度焦虑反而加重心脏负担,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