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患病期间需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做好隔离防护,同时加强护理以促进康复。
手足口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臀部皮疹,多数患儿症状较轻,7至10天可自愈。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居家护理时,注意保持环境通风,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如粥、牛奶,避免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溃疡。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材质,减少皮疹摩擦。
注意事项包括每日监测体温,若超过38.5℃可遵医嘱服用退烧药。皮疹无需特殊处理,避免抓挠以防感染。患儿粪便、分泌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玩具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康复后仍可能携带病毒,建议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但需与其他防护措施结合。家长接触患儿后需彻底洗手,避免病毒传播。若出现呼吸急促、呕吐或意识模糊等异常,须第一时间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