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康复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塞的关键治疗手段,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常用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治疗前需评估出血风险,排除禁忌症如近期手术或活动性出血。溶栓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时间窗内尽早用药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迟治疗可能降低疗效并增加出血风险。
2.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取栓是有效方法。通过机械取栓或支架辅助技术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术前需完善影像评估,明确梗死核心与缺血半暗带范围。术后需加强血压管理,预防再灌注损伤。介入治疗对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需在具备条件的医疗中心开展。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未接受溶栓或取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降低早期复发风险,但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长期单药维持可减少二次卒中发生。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小板功能及出血倾向,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4.神经保护治疗:通过改善脑代谢和减轻缺血损伤保护神经细胞。常用药物包括自由基清除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可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治疗需个体化,结合患者耐受性调整方案。神经保护剂多作为辅助手段,需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
5.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功能、语言及认知康复。循序渐进进行肢体被动与主动活动,结合针灸等传统疗法促进功能重建。康复需长期坚持,家庭与社会支持对恢复至关重要。
治疗期间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保持排便通畅。定期复查影像学及血液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头痛呕吐或意识变化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