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一般做尿液常规检查、尿液细菌培养、血液常规检查、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尿路造影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尿液常规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尿液中白细胞增多通常提示感染,红细胞异常可能伴随出血,蛋白质异常可能与肾功能受损相关。尿液常规检查操作简便,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
2.尿液细菌培养:将尿液样本置于特定培养基中,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确定具体致病菌种类。细菌培养可明确感染病原体,同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选择。该方法耗时较长但结果准确,对反复感染或治疗无效的情况尤为重要。
3.血液常规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评估全身感染程度。白细胞显著升高通常提示严重感染或全身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发热或寒战。血液检查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4.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成像观察肾脏、膀胱、输尿管等结构是否存在异常。超声可发现结石、积水、肿瘤等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反复感染或疑似梗阻的患者。该检查无创且无辐射,适合孕妇及儿童等特殊人群。
5.尿路造影检查:通过注射造影剂并拍摄X光片,显示尿路形态及功能是否正常。造影检查可发现尿路狭窄、畸形或反流等问题,适用于复杂感染或解剖结构异常的情况。检查前需评估肾功能,避免造影剂引发不良反应。
尿路感染检查需根据症状轻重及个体情况选择,部分检查存在禁忌或需特殊准备。检查前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检查后及时就医解读报告并制定治疗方案。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多饮水促进排尿,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