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口唇或指甲发绀、生长发育迟缓、易疲劳及活动耐力下降、心脏杂音。具体分析如下:
1.呼吸困难: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呼吸费力等症状,尤其在活动或哭闹时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平卧时症状更明显。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肺部血流增多或减少,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喘息或窒息感,需及时就医评估。
2.口唇或指甲发绀:发绀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典型表现,由于血液中氧含量不足导致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常见于右向左分流型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发绀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轻微者仅在活动时出现,严重者静息状态下也可观察到。长期发绀可能伴随杵状指等继发改变。
3.生长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人。心脏功能异常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进而阻碍生长发育。部分患儿因喂养困难或反复感染加重营养不良,需通过定期监测生长曲线评估干预效果。
4.易疲劳及活动耐力下降:患者常因心脏泵血功能不足而出现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即感到疲倦。婴幼儿表现为吃奶中断、出汗多,年长儿则拒绝奔跑或爬楼梯。心脏负荷过重时,可能伴随心悸或胸闷,限制日常活动能力。
5.心脏杂音: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听诊可发现异常心音或杂音,由血流通过狭窄或异常通道产生。杂音性质、强度和部位因病变类型而异,部分杂音在出生后数天逐渐显现。但杂音并非确诊依据,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进一步判断。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定期随访心脏功能,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不适时,需立即就医。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部分患者需手术干预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