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一次排尿量在100mL属于偏少的情况。正常成年人单次排尿量通常在150-400mL之间,100mL的尿量略低于常规范围,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排尿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偶尔出现尿量减少不必过度担忧,但持续出现需引起重视。
排尿量减少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出汗过多或环境温度较高有关。夏季高温或剧烈运动后,体液通过汗液大量流失,可能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胆碱能药物也会影响排尿量。病理因素包括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肾功能异常等,这些情况常伴随尿频、尿痛或排尿困难等症状。膀胱功能异常或神经源性膀胱也可能导致排尿量变化。观察排尿频率和24小时总尿量更有参考价值,正常24小时尿量应保持在1000-2000mL。
持续出现排尿量过少需及时就医检查,尤其是伴随水肿、腰痛或血尿等症状。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和肾功能检测能帮助明确原因。日常应注意保持足够水分摄入,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mL,避免长时间憋尿。排尿后留意尿液颜色,深黄色提示可能缺水,透明无色可能饮水过量。老年人、孕妇或慢性肾病患者更需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夜间排尿量明显增多可能提示心肾功能问题,需专业评估。任何排尿习惯的持续改变都建议咨询医生,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