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B超主要用于观察肝脏形态结构、评估肝脏大小与位置、检测肝脏占位性病变、判断肝脏血流状态、筛查肝脏弥漫性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肝脏形态结构:通过超声波成像清晰显示肝脏轮廓与内部结构,能够发现肝脏表面是否光滑、边缘是否规整。正常肝脏呈楔形,右叶厚实,左叶薄而窄。若出现局部隆起或凹陷,可能提示异常。肝内管道系统如门静脉、肝静脉的走行与分支情况也能直观展现,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结构扭曲或压迫。
2.评估肝脏大小与位置:测量肝脏各叶径线可判断是否存在肿大或萎缩。右叶最大斜径超过14cm或左叶长度超过9cm通常提示肝肿大,常见于淤血或炎症。肝脏位置下移可能由膈肌异常或胸腔压力变化引起。同时可观察肝脏与周围脏器的相对位置关系,排除脏器移位或压迫。
3.检测肝脏占位性病变:对囊肿、肿瘤、脓肿等局灶性病变有较高检出率。囊肿表现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恶性肿瘤多呈低回声伴边缘不规则。超声可明确病变数量、大小及与血管的关系,辅助鉴别良恶性。动态观察还能评估治疗效果或病变进展。
4.判断肝脏血流状态:利用多普勒技术分析门静脉、肝动脉及肝静脉的血流速度与方向。门静脉高压时血流速度减慢甚至逆流,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可能提示肝硬化。血栓或癌栓会导致血管内血流信号缺失,这些变化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筛查肝脏弥漫性改变:脂肪肝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衰减明显;肝硬化时可见肝包膜不平、实质回声增粗不均。超声能早期发现这些弥漫性病变,尽管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但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避免肠道气体干扰成像。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暴露检查部位。检查过程中保持平稳呼吸,配合医生变换体位。若有既往检查报告应携带对比。妊娠期妇女需告知医生,但常规肝B超无明确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