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阳性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未及时干预时,可能增加流产、早产或低出生体重风险。但多数情况下,通过规范治疗和孕期监测可有效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概率。
支原体作为条件致病菌,在孕妇生殖道定植时可能引发绒毛膜羊膜炎或胎盘炎症反应。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是常见类型,前者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存在一定关联,后者可能增加胎膜早破概率。感染途径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可能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导致结膜炎或肺炎。但需注意,单纯血清学阳性而无临床症状时,通常不需过度干预。诊断需结合PCR检测、培养及药敏试验,避免与其他病原体混淆。妊娠期用药首选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禁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完成疗程后需复查确认转阴。
孕期发现支原体阳性应避免自行用药,需由产科医生评估感染活动性。孕早期发现需完善TORCH筛查排除合并感染,孕中晚期需加强胎心监护和超声监测。日常需注意外阴清洁、避免盆浴,性伴侣需同步检测治疗。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坠胀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新生儿出生后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呼吸异常,需排查母婴传播可能。备孕前进行生殖道微生态检测可提前规避风险,既往有复发性流产史者更需重视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