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假推迟可能与血虚有关,但并非唯一原因。中医理论认为,血虚会导致气血不足,影响胞宫充盈,从而引发月经推迟。现代医学更强调多因素综合作用,如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营养不良或器质性疾病等,均可能导致月经周期异常。
从中医角度分析,血虚型月经推迟常伴随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气血不足时,胞宫失养,经血生成受阻,月经周期自然延迟。调理需以补血益气为主,常用当归、熟地黄、阿胶等药材。但需注意,单纯血虚并非唯一诱因。现代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等,均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月经紊乱。需结合具体症状与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若出现例假推迟,建议先排除妊娠可能,再观察是否伴随其他异常症状。避免自行盲目进补,尤其长期依赖中药可能掩盖潜在疾病。及时就医检查激素水平、B超等项目,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减少精神压力。血虚者可适当增加富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如红枣、瘦肉、菠菜等,但需结合整体健康状况调整。反复月经失调需警惕器质性疾病,尽早就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