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对身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肝脏损伤及其引发的多种并发症。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乙肝病毒主要攻击肝细胞,引发慢性炎症反应。随着病情发展,肝组织逐渐纤维化,形成肝硬化,导致肝脏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严重受损。晚期可能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乙肝病毒还可能通过免疫反应引发肾脏、关节等其他器官的病变。部分感染者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持续复制仍会悄悄损害肝脏,增加肝癌风险。
预防和管理乙肝需重视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新生儿和高风险人群。感染者应避免饮酒、滥用药物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并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血液和体液接触传播,如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确保医疗器械严格消毒。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乙肝对健康的长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