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肾结石的方法有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尿液检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判断是否存在结石风险。尿液检查可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晶体及矿物质含量,若发现异常可能提示结石存在。尿液酸碱度变化也能反映结石类型,如尿酸结石在酸性尿液中更易形成。24小时尿液收集可进一步评估代谢异常情况,帮助制定预防措施。
2.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钙、磷、尿酸等指标辅助诊断。血液检查能发现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促进结石形成。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和尿素氮可评估肾脏是否受损。血液检查结合其他方法能更全面判断结石成因及并发症。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或CT扫描直接观察结石位置和大小。X线平片能显示含钙结石,但对尿酸结石不敏感。CT扫描分辨率高,可检出微小结石并明确梗阻程度,是确诊的金标准。影像学检查还能评估肾脏结构是否异常,如肾盂积水或输尿管扩张。
4.超声检查:利用声波成像无创检测结石。超声对孕妇和儿童更安全,可显示结石及伴随的肾积水。虽然对输尿管中段结石敏感性较低,但能动态观察结石移动情况。超声检查无需造影剂,适合肾功能不全者,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5.膀胱镜检查: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尿道和膀胱内结石。膀胱镜检查适用于疑似下尿路结石,能明确结石是否卡在尿道或膀胱出口。检查时可同时取石或放置支架,但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检查前需遵医嘱禁食或饮水,确保结果准确。长期结石患者应定期复查,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