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方案,核心在于改善生活方式,药物仅作为辅助手段。轻度脂肪肝通常无需用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即可逆转;中重度或合并代谢异常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干预。
针对脂肪肝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几类。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适用于合并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的患者,可改善糖脂代谢。降脂药物如他汀类或贝特类用于血脂明显升高者,但需警惕肝损伤风险。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可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适用于肝酶持续异常者。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可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有益,但长期使用需权衡潜在副作用。针对肥胖患者的减重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也可能间接改善脂肪肝。
用药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所有药物均存在潜在不良反应,例如二甲双胍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他汀类药物需监测肌酶和肝功能。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掩盖病情进展。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更需谨慎。治疗期间应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血糖、血脂及肝脏超声,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需明确药物无法替代生活方式改变,控制体重、戒酒、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仍是治疗基石。合并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病因时,需优先针对原发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