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慢性疼痛、关节稳定性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1.关节活动受限:髌骨骨折后若固定时间过长或康复训练不足,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易发生粘连,导致屈伸活动范围缩小。骨折愈合过程中若出现对位不良,可能进一步限制关节功能。早期介入康复锻炼可减轻此类后遗症,但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粘连。
2.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损伤关节面平整度时,膝关节长期摩擦加剧软骨磨损,逐渐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活动时关节疼痛、僵硬,阴雨天症状加重。此类损伤不可逆,需通过减轻负重、药物缓解或关节置换改善症状。
3.肌肉萎缩:骨折后长期制动使股四头肌等膝关节周围肌群因失用而萎缩,肌力下降明显。即使骨折愈合,肌肉恢复需较长时间针对性训练,否则影响行走及下蹲功能,增加跌倒风险。
4.慢性疼痛:骨折愈合后局部可能残留神经敏感或软组织瘢痕,导致长期隐痛或刺痛,尤其在劳累或受凉后加剧。疼痛可能与内部固定物刺激、微循环障碍有关,部分患者需药物或物理治疗干预。
5.关节稳定性下降:髌骨作为膝关节重要组成部分,骨折后若复位不理想或韧带附带损伤,可能导致关节松动、易脱位。表现为上下楼梯时无力感或突然打软腿,严重者需佩戴护具或手术重建稳定性。
康复期间需避免过早负重,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蛋白质,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度。出现异常肿胀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就医,防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夜间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冬季注意关节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