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需进行的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检查、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诊断膀胱炎的基础项目,通过分析尿液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等指标,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细菌等异常成分。白细胞增多提示炎症反应,红细胞可能反映黏膜损伤,细菌的存在则直接表明感染。尿常规快速简便,适合初步筛查,但无法确定具体病原体类型,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2.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尿培养是将尿液样本置于特定培养基中,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确定致病菌种类,药敏试验则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该检查能明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并指导精准用药,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尿培养需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清洁中段尿,以提高检测准确性,通常需要48至72小时出结果。
3.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超声检查通过高频声波成像观察膀胱、肾脏、输尿管等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积水等并发症。膀胱炎患者可能出现膀胱壁增厚或尿液残留,超声无创且无辐射,适合反复监测。对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超声有助于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避免漏诊误诊。
4.膀胱镜检查:膀胱镜通过尿道插入内窥镜直接观察膀胱内部黏膜状况,可发现充血、水肿、溃疡或占位性病变。该检查适用于反复发作、血尿原因不明或疑似肿瘤的患者,能明确病变范围及性质。膀胱镜属于有创操作,需严格消毒并局部麻醉,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血尿或尿痛,需密切观察。
5.血液生化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肾功能等指标,评估全身炎症程度及肾功能状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急性感染,C反应蛋白反映炎症活动度,肌酐和尿素氮异常可能提示肾脏受累。血液检查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尤其对高热、腰痛或疑似败血症的患者尤为重要。
膀胱炎患者应避免憋尿,保持每日充足饮水以稀释尿液,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女性应注意会阴清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出现持续发热、腰痛或血尿加重需立即就医,防止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