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机制是怎样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机制主要是由病原体及其毒素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微循环障碍和组织灌注不足,最终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与病原体侵入后激活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释放的毒素或代谢产物刺激免疫细胞,促使大量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释放,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这些炎症介质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同时,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进一步加重酸中毒。心肌抑制因子等物质抑制心脏功能,心输出量下降,加重休克状态。若不及时干预,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临床处理中,需迅速识别休克早期表现,如心率增快、尿量减少、皮肤花斑等。早期液体复苏是关键,需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调整补液速度和量。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可能用于维持血压。抗生素应尽早使用以控制感染源,同时需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密切监测器官功能,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家长需配合医疗团队,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展开全文
2025-09-11 浏览 1
相关文章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杏林普康

客服电话:0756-7770907  客服微信:yswx066 客服邮箱:kangpuyun@xinglinpukang.com © 2025, XINGLINPUK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116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全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

在线预诊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