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手术指征主要取决于出血量、部位、病情进展及患者整体状况,核心目标是挽救生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当非手术治疗无法控制病情或存在严重并发症风险时,需考虑手术干预。
手术指征的评估需结合影像学与临床表现。幕上出血量超过30ml或幕下出血超过10ml,尤其伴随中线移位、脑疝征象如瞳孔散大、意识障碍时,通常需紧急手术清除血肿。脑干或深部出血因手术风险高,多倾向保守治疗;但小脑出血易压迫脑干,即使量较少也可能需手术。病情进行性恶化如GCS评分持续下降、颅内压顽固性升高或继发脑积水时,手术可缓解压迫。年轻患者或基础状态较好者,手术获益可能更显著。
注意事项包括严格把握手术时机与方式。早期手术6-24小时内可能减少继发损伤,但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证。微创穿刺引流适用于部分病例,而开颅手术更适合大面积出血。术后需密切监测再出血、感染及脑水肿,并联合康复治疗。个体化评估至关重要,需权衡手术风险与潜在获益,同时重视家属沟通与多学科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