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的症状包括局部剧烈疼痛、患处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皮下淤血或瘀斑、可能伴随关节错位感。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剧烈疼痛:撕脱性骨折发生时,肌腱或韧带牵拉骨块导致局部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疼痛感尖锐且集中。疼痛在活动或按压时加剧,静止时可能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部分情况可能因骨折块移位造成持续性钝痛。
2.患处肿胀明显:骨折后局部血管破裂,组织液渗出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肿胀。肿胀通常在伤后数小时内快速加重,皮肤紧绷发亮。严重时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引发麻木或刺痛感。
3.关节活动受限:附着骨骼的肌腱或韧带因撕脱失去稳定性,关节无法正常屈伸或旋转。主动活动时疼痛加剧,被动活动可能因骨折块移动产生弹响感。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4.皮下淤血或瘀斑:骨折伴随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入皮下组织形成淤青。初期呈紫红色,随时间变为黄绿色。淤血范围与损伤程度相关,严重时可能扩散至远端肢体。
5.可能伴随关节错位感:撕脱骨块移位可能导致关节结构异常,表现为关节外观畸形或触摸到游离骨块。部分情况可能听到骨摩擦音,需及时复位避免继发损伤。
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揉捏或热敷患处。早期固定和正确治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恢复关节功能。康复期间应遵医嘱逐步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粘连或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