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息肉存在一定癌变风险,但概率相对较低。多数宫腔息肉为良性病变,尤其是直径小于1cm的息肉,癌变率不足1%。绝经后女性或伴有异常子宫出血的息肉需提高警惕,此类情况下病理检查可能显示不典型增生或恶变倾向,癌变风险可升至3%-5%。是否处理应结合症状、年龄及病理结果综合评估。
宫腔息肉癌变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雌激素刺激、慢性炎症或肥胖等代谢异常可能促进息肉恶变。临床观察显示,无症状的小息肉可能自然消退,但持续存在的息肉,尤其伴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时,建议手术切除。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是标准治疗方式,创伤小且能获取组织病理确诊。未处理的息肉可能影响生育功能或导致贫血,但并非所有息肉均需立即干预,需个体化评估。
定期随访对未手术的宫腔息肉至关重要。超声监测息肉大小变化,若增长迅速或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绝经后女性新发息肉或原有息肉增大时,必须排除恶性肿瘤。避免滥用雌激素类药物,控制体重及慢性炎症可降低风险。病理确诊为良性且无症状的小息肉可选择观察,但患者需知情同意并了解潜在风险。任何治疗决策应基于专业医生的全面评估,不可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