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需要做的检查包括尿液分析、血液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和CT扫描。具体分析如下:
1.尿液分析: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晶体及酸碱度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结晶成分异常。尿液分析可初步评估结石形成的风险,并帮助确定结石类型。部分结石患者的尿液中可见血尿或脓尿,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损伤或感染。
2.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钙、血磷、尿酸及肾功能指标,评估代谢异常或肾脏功能状态。高钙血症或高尿酸血症可能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肾功能异常可能反映结石导致的尿路梗阻或长期损害,需进一步明确病因。
3.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成像观察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的结构,检测结石的位置、大小及是否伴有肾积水。超声检查无辐射,适合孕妇及儿童,但对输尿管中段结石的检出率较低。
4.X线检查:通过腹部平片显示阳性结石的轮廓和位置,常用于随访结石排出情况。尿酸结石等阴性结石在X线下不显影,需结合其他检查。X线检查操作简便,但辐射暴露需谨慎评估。
5.CT扫描:采用断层成像清晰显示结石的大小、位置及周围组织关系,是诊断结石的金标准。CT可检出所有类型的结石,并能评估梗阻程度及并发症。辐射剂量较高,需权衡利弊后选择。
检查前需空腹或憋尿,避免影响结果准确性。根据症状和初步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检查后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