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清热泻火药常见的有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栀子。具体分析如下:
1.金银花: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常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或温病初期,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金银花所含绿原酸等成分能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减轻炎症反应。煎汤或泡茶饮用时需注意用量,过量可能引起腹泻。
2.连翘: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长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小儿热毒壅盛导致的疮疡肿毒、淋巴结肿大。连翘苷等成分可促进汗液分泌,辅助退热。使用时应避免与寒凉药物同用过多,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3.黄芩: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经,善清上焦湿热,泻火解毒。主治小儿肺热咳嗽、湿热黄疸。黄芩素能抑制过敏反应,缓解气道高反应性。脾胃虚寒者慎用,长期服用需配伍健脾药物。
4.板蓝根:板蓝根性寒味苦,归心胃经,专攻凉血利咽、解毒消斑。多用于小儿痄腮、喉痹及热毒发斑。其活性成分可阻断病毒复制,但不宜预防性长期服用,以免苦寒伤正。
5.栀子: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针对小儿高热烦躁、小便短赤效果显著。栀子苷能促进胆汁分泌,但便溏者忌用,需中病即止。
清热泻火药多属寒凉之品,使用前需辨证准确,避免误治。体质虚弱或长期发热者应配伍扶正药物。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观察大便性状变化,出现腹痛泄泻需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