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肺炎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遵医嘱按时服药、适当补充水分、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肺炎患儿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避免空气污浊加重呼吸道症状。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过于干燥可能刺激气道,导致咳嗽加剧。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性物质,减少对呼吸道的进一步伤害。
2.遵医嘱按时服药:肺炎治疗通常需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和时间服用,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呕吐等,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避免滥用止咳药,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自然反应,过度抑制可能不利于康复。
3.适当补充水分:肺炎患儿常有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容易导致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淡盐水,保持喉咙湿润并稀释痰液。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以免刺激咽喉。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喂奶次数,确保营养和水分摄入充足。
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肺炎期间身体消耗较大,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卧床时可适当抬高头部,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恢复期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因过早劳累导致病情反复。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日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和精神状态,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嘴唇发紫或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记录咳嗽频率和痰液性状,痰中带血或颜色异常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肺炎护理期间需避免交叉感染,减少探视人数,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呼吸道。康复后仍需定期复查,确保肺部炎症完全吸收,防止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