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长疮确实可能出现流脓的情况。当外耳道或耳廓皮肤发生感染形成疮肿时,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性分泌物。常见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后,疮肿可能逐渐成熟并破溃,此时黄白色脓液会从疮口渗出,可能伴随血性液体,同时伴有疼痛、红肿和局部发热感。
耳朵长疮流脓通常与细菌感染直接相关。外耳道皮肤较薄且环境潮湿,容易因掏耳损伤、异物刺激或湿疹抓破后继发感染。疖肿是常见类型,初期表现为硬结,逐渐发展为波动性脓肿。若感染扩散至耳周淋巴结,可能引起耳前或耳后区域肿胀。中耳炎并发鼓膜穿孔时,脓液也可能经外耳道流出,需与单纯外耳感染鉴别。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出现反复感染,且愈合缓慢,脓液可能呈现特殊气味。
发现耳朵流脓需避免自行挤压或掏挖,防止感染扩散引发软骨膜炎。保持患耳干燥,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污水。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前应清洁外耳道,但鼓膜穿孔者禁用耳毒性药物。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或面部麻木需警惕颅内并发症,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忌辛辣饮食,规范使用口服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愈合情况,慢性感染需排查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免疫缺陷。耳部创伤后及时消毒可降低长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