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肾的医学全称为肾上腺,副肾的医学全称为副肾上腺。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双侧肾脏上方,呈三角形或半月形,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分别分泌多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和肾上腺素等,参与调节代谢、应激反应和电解质平衡。副肾上腺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解剖变异结构,通常位于肾上腺附近,形态较小,功能与肾上腺类似,但临床意义相对有限。
肾上腺由外层的皮质和内层的髓质构成,皮质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分别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髓质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应激状态下发挥关键作用。副肾上腺的出现率较低,多数情况下无临床症状,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可能成为激素分泌异常的来源,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或激素水平检测进一步评估。肾上腺疾病常见于功能亢进或减退,如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Addison病,而副肾上腺病变的报道较少,通常需结合临床判断其影响。
在诊断和治疗肾上腺相关疾病时,需注意区分正肾与副肾的结构差异。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有助于明确解剖位置,激素检测可评估功能状态。手术干预需谨慎,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对于副肾上腺的异常增生或肿瘤,需根据激素分泌情况决定是否切除。日常随访中,患者应关注血压、电解质和血糖变化,及时反馈异常症状。医学研究中,肾上腺与副肾上腺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以优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