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接种乙肝疫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常建议在孕中期或孕晚期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孕期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尤其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或高风险人群更为重要。疫苗安全性较高,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但需严格遵循医疗建议。
乙肝疫苗属于灭活疫苗,不含活病毒,孕期使用相对安全。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减少乙肝病毒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胎儿的可能性。对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抗体水平不足的孕妇,医生可能推荐按0、1、6个月程序接种三剂疫苗。若孕期发现乙肝感染高风险如配偶为携带者或职业暴露,需及时检测并补种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孕期接种乙肝疫苗前需进行乙肝五项检测,明确感染状态及抗体水平。过敏体质或曾对疫苗成分有严重反应者应谨慎评估。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确认无急性过敏反应。避免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间隔至少两周。若孕期出现先兆流产、严重妊娠并发症或免疫系统疾病,需暂缓接种并咨询专科医生。分娩后应继续完成未接种的剂次,确保抗体持续有效。新生儿也需按计划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进一步阻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