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会导致贫血主要是因为铁吸收障碍、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失血、营养摄入不足、内因子缺乏。具体分析如下:

1.铁吸收障碍: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胃炎患者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受损,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在铁的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将食物中的三价铁还原为可吸收的二价铁。胃酸缺乏时,铁的吸收效率大大降低,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2.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内因子由胃黏膜的壁细胞分泌,能与维生素B12结合,保护维生素B12不被消化液破坏,并促进其在回肠末端的吸收。胃炎会影响壁细胞功能,导致内因子分泌减少,进而使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维生素B12缺乏会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3.失血:部分胃炎患者可能会有胃黏膜糜烂、出血的情况。长期少量失血,会使身体丢失大量的铁元素,铁储备逐渐减少,最终引发缺铁性贫血。
4.营养摄入不足:胃炎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会导致食物摄入减少,从食物中获取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不足,从而影响红细胞的正常生成,导致贫血。
5.内因子缺乏:胃体胃炎患者,胃黏膜萎缩会使壁细胞受损严重,内因子分泌严重不足甚至缺乏。没有足够的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维生素B12就不能被有效吸收,这是导致巨幼细胞贫血的重要原因。
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治疗胃炎,遵循医嘱按时服药。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贫血等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