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入营血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概念,指外感温热病邪深入营分和血分,导致营阴受损、血热妄行的严重证候。这一阶段病情较重,多由卫分、气分证候发展而来,表现为高热、神昏、斑疹、出血等症状,属于温病发展的深重阶段。
热入营血的病理机制主要与温热病邪内传有关。当邪热炽盛,突破气分防线,便会深入营血。营分受热,可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无苔;热扰心神则谵语、神昏;热迫血妄行则出现吐血、衄血、便血或皮肤斑疹。若热毒壅盛,耗伤阴液,还可能引发动风抽搐,如热极生风。治疗上以清营凉血、解毒透邪为主,常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方剂,同时需兼顾护阴生津,防止津液枯竭。
在临床处理热入营血时,需严格辨证,区分营分证与血分证的不同表现。热在营分以透热转气为要,而热入血分则侧重凉血散血。误治或延误可能导致阴竭阳脱,危及生命。现代医学中的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症感染性疾病若出现类似表现,可参考温病学理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出现高热伴意识障碍或出血倾向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