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可能出现阴道出血、腹痛、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发热寒战。具体分析如下:
1.阴道出血: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脱落会导致阴道出血,出血量通常多于月经,持续1-3周。初期可能伴随血块排出,若出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需警惕宫腔残留或感染。出血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组织物排出,完全流产时可见孕囊排出。
2.腹痛:药物促使子宫收缩引发下腹阵痛,程度因人而异,通常持续2-6小时。疼痛剧烈时可能伴随腰酸或肛门坠胀感,与孕囊排出过程有关。若腹痛持续加重或超过24小时未缓解,需排除宫外孕或流产不全。
3.恶心呕吐:药物中的激素成分刺激胃肠黏膜,部分人会出现食欲减退、反酸或频繁呕吐。症状多在服药后1-2天内出现,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少量多次进食清淡食物可缓解,呕吐物带血需立即就医。
4.头晕乏力:流产过程中失血及激素水平骤降易引发贫血样症状,表现为站立时眼前发黑、四肢沉重。身体虚弱者可能出现短暂晕厥,需卧床休息并补充铁质。持续乏力伴随皮肤苍白提示需检查血红蛋白。
5.发热寒战:子宫内创面未完全修复时可能引发低热,体温通常不超过38℃。若出现高热伴畏寒或分泌物异味,提示存在细菌感染。需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进行抗炎治疗避免盆腔炎症扩散。
流产后两周内避免体力劳动和盆浴,禁止性生活直至下次月经结束。严格遵医嘱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无残留。出现剧烈疼痛或出血量骤增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止血药物。保持外阴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减少感染风险。饮食需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促进内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