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筛查取样后出现少量出血是常见现象,通常无需过度担忧。取样过程中,刷子或刮片可能轻微刺激宫颈黏膜,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点滴出血或褐色分泌物,一般1-3天内可自行停止。
宫颈组织的生理结构较为脆弱,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或存在宫颈炎症时,取样后出血概率可能增加。出血量通常少于月经,且不伴随明显疼痛或发热。若出血持续超过3天、量多于月经或出现血块,需警惕异常情况,如凝血功能障碍、宫颈病变或取样操作引起的损伤。剧烈运动、同房或使用卫生棉条可能延长出血时间,建议筛查后24-48小时内避免这些行为。
注意事项包括观察出血量和伴随症状。轻微出血可使用护垫,避免棉条以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温水清洗即可,无需阴道灌洗。避免游泳、盆浴或性行为,直至出血停止。若出血伴随下腹坠痛、发热或异味分泌物,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就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患有血液疾病者应提前告知医生。筛查后按医嘱复查结果,异常报告需进一步阴道镜或活检检查。总体而言,短暂出血属于正常反应,但异常表现需主动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