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感染细菌通常有皮肤瘙痒、疼痛、红肿、化脓、神经损伤等后果。详情如下:
1.皮肤瘙痒。针灸之后会在皮肤表面留有针眼,如果护理不当导致局部发生细菌感染,会诱发炎症反应,引起瘙痒的症状。
2.疼痛。针灸本身会有轻微的疼痛,当感染细菌之后会导致局部发生炎性病变,使疼痛感更加明显。
3.红肿。针灸部位受到细菌感染之后,会造成局部有炎性物质渗出,可引起红肿现象。
4.化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细菌在局部大量繁殖和增生,可引起化脓性炎症。
5.神经损伤。有很多穴位在神经附近,在针灸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会扎到神经,对神经造成损伤,可引起麻木、活动障碍等症状。
可以用碘伏对局部进行消毒,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膏,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