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内热的治疗以滋阴清热为主,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改善虚火内扰的状态。中医认为,阴液不足会导致阳气相对偏亢,从而引发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等虚热症状,需通过药物、饮食和生活调理综合干预。
滋阴清热是核心治法,常用方剂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可针对肝肾阴虚或阴虚火旺的不同证型。药物选择需结合具体症状:骨蒸潮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心烦失眠者配酸枣仁、百合;口干明显者用麦冬、石斛。饮食上宜选择银耳、百合、梨等甘凉滋润之品,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加重阴伤。日常可练习静功如八段锦,避免熬夜耗阴,保持情绪舒畅以防郁火内生。
注意事项方面,需辨别阴虚内热与实热证,后者需清热泻火而非单纯滋阴。服药期间忌烟酒及温补类药物,防止助热伤阴。脾胃虚弱者慎用滋腻药,可佐以健脾和胃之品。症状缓解后需逐步减量,避免长期过量服用清热药导致阳气受损。若出现持续高热或体重骤降,需排查结核、甲亢等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调整方药,配合舌脉变化动态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