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炎可以通过中药辅助治疗,但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证型辨证施治。中药在缓解症状、控制炎症及促进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急性重症纵隔炎仍需以西医抗感染和手术为主,中药可作为辅助手段。
纵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与热毒壅滞、痰瘀互结或正气不足有关。急性期以清热解毒、泻火排脓为主,常用方剂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可配合金银花、连翘等单味药;慢性期则侧重益气养阴、化痰散结,选用生脉散、沙参麦冬汤等。现代部分中药成分如黄芩苷、穿心莲内酯具有抗炎、抑菌作用,能减轻纵隔组织水肿和渗出。对于术后或抗生素治疗后的患者,中药可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使用中药治疗纵隔炎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避免自行滥用清热药导致脾胃虚寒。急性化脓性纵隔炎或合并纵隔脓肿时,必须优先进行西医引流和抗生素治疗,中药仅作为辅助。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监测体温及炎症指标。孕妇、肝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药方。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急症,应立即停用中药并就医。中西医结合方案需由专业医师制定,确保用药安全性与协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