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慢性咽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无法完全替代正规医疗手段。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艾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可能缓解部分症状,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慢性咽炎多由长期炎症、环境刺激或体质因素引起,表现为咽干、咽痒、异物感等症状。艾灸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椎、天突、肺俞等穴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配合艾灸后,咽部不适感有所减轻,尤其对虚寒型体质效果更明显。但需注意,细菌感染或反流性咽炎等类型需优先采用抗生素或抑酸治疗。艾灸更适合作为辅助手段,与中药含片、雾化等疗法协同使用。疗程一般建议持续2-3个月,每周3-4次,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频次。
进行艾灸时需避开急性感染期或发热阶段,防止热刺激加重充血。孕妇、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敏感者慎用,避免烫伤或过敏。施灸时保持环境通风,艾条距离皮肤3-5cm为宜,以温热耐受为度。若出现咽痛加剧或黏膜出血应立即停用。治疗期间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烟酒和过度用嗓。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选穴操作,定期评估疗效,无效或反复发作时应及时转诊耳鼻喉科。日常可配合淡盐水漱口、穴位按摩等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