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性贫血可能出现皮肤黏膜苍白、食欲减退或异食癖、精神行为异常、体力耐力下降、免疫力降低易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黏膜苍白:缺铁性贫血最直观的表现是面部、口唇、甲床等部位颜色变淡,由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皮肤毛细血管充盈减少。婴幼儿眼睑结膜苍白是早期重要体征,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2.食欲减退或异食癖:铁缺乏会影响消化酶活性,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出现厌食、拒食。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异食癖,如啃食泥土、墙皮等非食物物质,与铁元素缺乏引起的代谢紊乱有关。
3.精神行为异常:缺铁会影响脑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合成,表现为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长期贫血可能导致认知发育迟缓,婴幼儿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兴趣降低或哭闹增多。
4.体力耐力下降: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轻度活动后即出现气促、乏力。婴幼儿表现为哺乳中断频繁、活动量减少,学步期儿童易跌倒或拒绝行走。
5.免疫力降低易感染:铁参与免疫细胞增殖分化,缺乏时淋巴细胞功能受损,反复出现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且病程迁延难愈。部分患儿伴随口腔溃疡或伤口愈合延迟。
缺铁性贫血需通过血常规和血清铁检测确诊,避免盲目补铁。母乳喂养婴儿4个月后应预防性补充铁剂,添加辅食后优先选择强化铁米粉、红肉等。补铁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与钙剂同服影响效果。长期贫血未纠正需排查消化道失血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