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认知功能下降、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意识模糊。具体分析如下:
1.头痛:慢性硬膜下血肿引起的头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可能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疼痛部位多位于血肿侧头部,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恶心或呕吐。由于血肿压迫脑组织,颅内压力缓慢升高,头痛症状可能随体位变化而加剧。部分患者误以为是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延误就诊时机。
2.认知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或反应迟钝等症状。早期表现为轻微健忘或思维迟缓,容易被忽视。随着血肿增大,可能出现定向力障碍或执行功能受损,无法完成复杂任务。部分患者被误诊为老年痴呆或抑郁症,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3.肢体无力:常见单侧肢体轻度瘫痪或活动不灵活,多从手指或脚部开始发展。上肢表现为握力减弱或持物不稳,下肢可能出现拖步或易跌倒。症状进展缓慢,容易被误认为颈椎病或脑梗死。血肿压迫运动皮层或传导通路是主要原因,及时清除血肿可改善症状。
4.言语障碍:部分患者出现表达困难或理解能力下降,表现为找词困难、语速减慢或答非所问。若血肿位于优势半球,可能伴随阅读或书写障碍。症状初期呈波动性,易与脑缺血发作混淆。语言功能评估和头部影像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5.意识模糊: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伴随瞳孔不等大或呼吸异常。意识状态变化提示颅内压显著升高或脑疝形成,需紧急处理。部分患者先出现烦躁不安或昼夜颠倒,家属误认为是疲劳或衰老表现。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碰撞。诊断依赖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治疗方式包括钻孔引流或开颅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观察有无复发迹象。饮食宜清淡,保持情绪稳定,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