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激素是一类主要由睾丸分泌的性激素,对男性性征发育和生理功能起关键作用。这类激素以睾酮为代表,不仅影响生殖系统,还参与肌肉生长、骨骼强度、体毛分布等生理过程。肾上腺皮质也会少量分泌雄性激素,但主要来源仍是睾丸。在胚胎期、青春期和成年期,雄性激素的作用各有侧重,贯穿男性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雄性激素的作用机制复杂且广泛。在胚胎发育阶段,睾酮促使男性生殖器官形成;青春期时,其水平骤增引发变声、喉结突出等第二性征。成年后,睾酮维持精子生成、性欲及骨密度,同时调节脂肪分布和红细胞生成。近年雄性激素受体遍布全身,甚至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女性体内也存在少量雄性激素,由卵巢和肾上腺分泌,但过量可能导致多毛症或月经紊乱。临床常用雄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性腺功能减退,但需严格监测以避免副作用。
使用雄激素类药物需谨慎。长期外源性补充可能抑制自身睾酮分泌,导致睾丸萎缩。过量摄入会引发痤疮、脱发、肝功能损伤,甚至增加心血管风险。运动员滥用合成类固醇属于违规行为。特殊人群如前列腺癌患者禁用雄激素疗法,因其可能加速肿瘤进展。定期检测激素水平、肝肾功能及血脂是必要的医疗监督措施。自然维持雄性激素水平可通过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实现,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对睾酮合成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