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脱臼后需及时复位并固定、避免过早活动关节、定期复查恢复情况、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复位并固定:脱臼后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师手法复位,避免自行操作造成二次损伤。复位后需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2-4周,确保关节韧带和周围组织在正确位置愈合。固定期间不可随意拆除外固定装置,否则可能导致关节不稳定或习惯性脱臼。
2.避免过早活动关节:固定期内严禁用力扭转或承重,防止未愈合的关节再次错位。拆除固定装置后仍需循序渐进恢复活动,初期以被动伸展为主,避免提拉重物或剧烈运动。过早负重可能引发慢性疼痛或关节炎。
3.定期复查恢复情况:复位后1周、2周及1个月需复查X光片,确认关节对位良好且无继发性损伤。若出现肿胀加剧、皮肤发紫或持续疼痛,需立即复诊排除血管神经损伤或骨折。
4.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固定期间避免接触水或汗液浸泡,防止皮肤溃烂或感染。清洁时可用医用防水套保护,定期检查固定装置边缘皮肤是否受压发红。发现石膏松动或支具变形应及时更换。
5.适当进行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腕关节屈伸、旋转等训练,逐步恢复肌肉力量和活动范围。初期可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训练强度以不引发疼痛为限,避免过度牵拉。
脱臼后三个月内需避免高风险运动如篮球或攀岩,饮食上增加蛋白质和钙质摄入以促进组织修复。夜间睡眠时可将患肢垫高减轻肿胀,若出现关节僵硬或异响需及时就医评估。康复期间禁止饮酒以免影响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