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在传统医学中有一定缓解蜂毒症状的作用。蟾酥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蟾毒色胺和蟾蜍二烯醇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抗炎、镇痛和局部麻醉效果,可能中和蜂毒中的部分毒素或减轻疼痛反应。但需注意,其效果缺乏现代医学系统验证,且存在个体差异。
蟾酥的应用多见于中医外治法,常以少量粉末调敷于蜂蜇伤口周围。其抗炎特性可能抑制蜂毒引发的红肿热痛,而局部麻醉作用可暂时缓解灼烧感。实验显示,蟾酥中的某些成分能与蜂毒中的磷脂酶A2等蛋白质结合,降低毒素活性。但蜂毒过敏反应涉及组胺释放和免疫应答,蟾酥无法替代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素等急救措施。严重过敏时仍需立即就医。
使用蟾酥处理蜂蜇需格外谨慎。未经提纯的蟾酥本身具有毒性,误食或过量接触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呕吐等中毒反应。皮肤破损时直接外敷可能加速毒素吸收。过敏体质者更易出现交叉过敏。野外应急情况下,优先用卡片刮除毒刺,肥皂水冲洗,冰敷延缓毒素扩散。传统疗法不能替代现代医疗,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必须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