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对肝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白芍具有养血柔肝、平抑肝阳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白芍中的活性成分如芍药苷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修复。临床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肝阳上亢等证候,对化学性肝损伤也有辅助改善效果。
白芍的保肝机制主要体现在多靶点调节。研究发现,白芍提取物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同时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害。动物实验显示,白芍多糖能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ALT、AST水平,改善肝脏病理变化。白芍与柴胡等药材配伍使用的经典方剂如逍遥散在调节胆汁分泌、缓解肝区胀痛方面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使用白芍需注意体质辨证与剂量控制。脾胃虚寒者长期单用可能引起腹泻,建议配伍白术以中和其寒性。肝功能异常者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与抗凝血药物同用。药典规定每日用量为6-15克,超量可能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妊娠期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慎用,临床曾有白芍诱发轻微转氨酶升高的个案报道。药材需选择无硫熏的合格产品,避免残留二氧化硫加重肝脏解毒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