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足月妊娠时,羊水量通常在800-1000毫升左右。羊水是维持胎儿生命的重要环境,其量过少或过多均可能提示妊娠异常,需密切监测。
羊水由胎盘、胎膜及胎儿尿液等成分组成,随着孕周增加而逐渐增多,至妊娠36-38周达到峰值,之后略有减少。羊水具有缓冲外力冲击、维持恒温环境、促进胎儿肺部发育及运动功能发育等作用。临床通过超声测量羊水指数AFI或最大羊水池深度评估羊水量,AFI正常范围为5-25厘米,最大羊水池深度正常值为2-8厘米。羊水量异常包括羊水过少AFI≤5厘米或最大羊水池深度≤2厘米和羊水过多AFI≥25厘米或最大羊水池深度≥8厘米,可能与胎儿畸形、胎盘功能异常、妊娠糖尿病等因素相关。
评估羊水量需结合孕周及胎儿情况综合判断。羊水过少时需警惕胎儿泌尿系统畸形或胎盘功能减退,羊水过多需排除胎儿消化道梗阻或母体血糖异常。定期产检及超声监测至关重要,发现异常应及时干预。避免自行判断或过度焦虑,专业医疗团队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必要时可能采取羊膜腔灌注、提前终止妊娠等措施。孕妇需保持合理饮水量,但无需刻意通过大量饮水改变羊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