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肝炎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以减少肝脏负担、使用保肝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饮食调整以低脂高蛋白为主、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卧床休息以减少肝脏负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减少体力消耗,肝脏血流量增加40%以上有助于修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待黄疸消退后可逐步恢复轻度活动。睡眠时间每天保证10小时以上,午休不少于1小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加重肝脏代谢压力。
2.使用保肝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选择具有解毒降酶作用的中成药制剂,如含有五味子成分的复方制剂。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口服双环醇片降低转氨酶。用药期间每周复查肝功能,根据指标调整剂量。避免使用经肝脏代谢的镇静类药物。
3.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输液量2000-2500mL,加入维生素C和肌苷辅助治疗。黄疸期特别注意钾钠水平,尿量维持在1500mL以上。重度黄疸者需补充白蛋白,必要时使用利尿剂。输液速度控制在每分钟40-50滴,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4.饮食调整以低脂高蛋白为主:每日蛋白质摄入1.5-2克/公斤体重,选择鱼类和豆制品。烹饪采用蒸煮方式,禁用动物油脂。少食多餐,每日5-6餐减轻消化负担。新鲜果蔬每日500克以上,补充维生素B族。绝对禁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5.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每日记录尿色和粪便颜色,隔日检测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70μmol/L需警惕肝衰竭。观察皮肤瘙痒程度变化,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60%提示病情加重。定期腹部超声检查排除胆道梗阻。
治疗期间保持病房空气流通,餐具单独消毒。出现嗜睡或烦躁等神经症状立即报告。康复后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每两周复查肝功能。疫苗接种需延至肝功能完全正常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