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霉菌性阴道炎通常难以自愈,需要积极干预。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下降以及阴道环境改变,容易导致霉菌过度繁殖,引发炎症。若不及时治疗,症状可能持续或加重,甚至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孕期出现白带异常、瘙痒、灼痛等典型症状时,建议尽早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霉菌性阴道炎在孕期需谨慎处理,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医生常推荐安全的抗真菌栓剂或乳膏,如克霉唑、制霉菌素等,这些药物对胎儿影响较小。同时,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裤或久坐潮湿环境。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阴道菌群平衡。若反复发作,需排查是否合并糖尿病或免疫功能异常,必要时进行系统性治疗。
孕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购买药物或使用偏方。部分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绝对避免。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或加重炎症。定期产检时主动反馈症状变化,便于医生调整方案。若出现分泌物异味、发热或腹痛,需警惕合并其他感染,立即就医。日常护理中避免过度冲洗阴道,以免破坏正常微生态。通过科学管理和规范治疗,多数孕期霉菌性阴道炎可有效控制,减少母婴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