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通常在怀孕第12周左右开始形成羊水。随着妊娠进展,羊水量逐渐增加,在孕中期达到稳定状态,为胎儿提供必要的保护与发育环境。
羊水的形成与维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孕早期主要由母体血清经胎膜渗透形成,随着胎儿肾脏功能成熟,孕中期后胎儿尿液成为羊水主要来源。孕20周时羊水量约400-500ml,至孕36-38周可达800-1000ml峰值。羊水具有缓冲外力、维持恒温、促进胎儿肺部发育等重要功能,其成分包含蛋白质、电解质及胎儿代谢产物,临床常通过羊水穿刺进行产前诊断。胎儿的吞咽和排尿动作形成羊水循环,每小时约置换500ml,这种动态平衡对评估胎儿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指标意义。
监测羊水指数需通过超声检查,正常范围为8-24cm。羊水过少AFI≤5cm可能提示胎盘功能减退或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羊水过多AFI≥25cm需警惕妊娠糖尿病或胎儿消化道畸形。孕妇应注意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避免长时间仰卧,突然出现的阴道流液需立即就医排除胎膜早破。定期产检中医生会通过宫高测量、胎心监护结合超声评估羊水状况,任何短期内腹围增长异常或胎动明显变化都应引起重视。合理营养摄入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羊水量,但需避免擅自服用利尿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