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盗汗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所谓生理性的一般是小儿时期、皮肤娇嫩、含有水分多、体表皮肤毛细血管丰富、身体新陈代谢太过于旺盛,再加上植物神经调节功能没有发育完全,在睡觉的时候或者在活动的时候,身体就很容易出汗,这个时候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十分旺盛,甚至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
病理性的盗汗,一般是睡觉上半夜的时候出汗,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血钙偏低引起的,血钙偏低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加强,而交感神经兴奋和人体汗液分泌存在关系,交感神经兴奋越旺盛,汗液分泌就会增加,这样的人轻微的活动,或者在睡觉的时候就很容易出汗。
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肥胖,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若注意到以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人体吸收的载体,所以缺钙的小儿出现盗汗的时候,要维生素D和钙、磷同时补充,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它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5)对于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