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带刺的中药常见为苍耳子。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表面密生钩刺,形似小球,是中医外治皮肤病、风湿痹痛的常用药,其辛温发散的特性有助于祛风除湿、通窍止痛。
苍耳子主要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现代苍耳子含苍耳苷、脂肪油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风湿性关节炎等。使用时多配伍辛夷、白芷以增强通窍效果,或与防风、羌活同用治疗风湿疼痛。外敷可研磨调膏,但需避免直接接触破损皮肤。
使用苍耳子需严格遵循剂量,过量易引发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或头晕。孕妇、体虚者慎用,生品毒性较大,宜炒制后入药。储存时需防潮防蛀,置于通风干燥处。临床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配伍或长期服用,避免与同类功效药物重复使用。外敷前需做皮肤测试,过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