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带有刺字的药材不少,常见的有刺五加、刺蒺藜、刺梨、刺猬皮等。这些药材名称中的刺多与其植物形态、药用部位或功效特点相关,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各具特色。
刺五加是五加科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脾肺气虚、体虚乏力等症。其名称源于枝干密生细刺的特征。刺蒺藜则是蒺藜科植物的成熟果实,表面具硬刺,能平肝解郁、活血祛风,多用于肝阳上亢或皮肤瘙痒。刺梨为蔷薇科植物的果实,外皮密生小刺,富含维生素C,可健胃消食、解暑生津。刺猬皮则是动物刺猬的外皮,炮制后用于止血化瘀、止痛,古方中多用于胃痛或痔疮。
使用带刺药材时需注意鉴别。例如刺五加与人参功效相似但药性较温和,阴虚火旺者慎用;刺蒺藜需捣碎入药,孕妇忌服;刺梨鲜品酸涩,胃酸过多者不宜空腹食用;刺猬皮需严格去刺炮制,避免刺激消化道。部分名称含刺的药材如刺黄连实为民间别名,正名可能为三颗针等,需以《中国药典》为准。采集带刺植物时需防护,避免划伤,药材存储时也应与其他药物分开,防止串味或损坏包装。